叮咬小虫,健康大患!感染科医生教你三招击退夏日“蚊媒病”

2025-08-11 14:31感染性疾病科

盛夏高温多雨,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活动进入高峰期,由其传播的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上升,广东等地已报告多例本地感染病例。

蚊子不仅带来瘙痒,更是致命病毒的“搬运工”——被带毒蚊虫叮咬后,最快1-2天即可突发高热(39℃以上)、剧烈关节痛(手腕、脚踝尤为明显)及充血性皮疹,部分患者关节疼痛甚至迁延数月之久。

第一招:清理积水——端掉蚊子的“老巢”

蚊子繁殖离不开静水,一处积水=千万只潜在蚊虫!每5-7天开展一次“家庭水患大扫除”:

室内重点:彻底清洗水生植物容器内壁并换水(每3-5天),清空饮水机托盘、冰箱接水盘、浴室地漏的隐蔽积水;

室外盲区:倒置闲置花盆瓶罐,废弃轮胎打孔或遮盖,疏通屋顶排水沟、檐槽淤塞,填平坑洼地面,确保“无积水可滞留”。

社区公共区域需联动整治:物业及时清理绿化带垃圾、填埋坑洞,疏通下水道,景观水体保持流动,让蚊子无处产卵。

第二招:科学灭防——双管齐下阻断叮咬

物理防护是基础:

家中安装纱窗(目数≥20目)及纱门,睡眠时使用蚊帐(婴幼儿、老人必用);

蚊虫活跃高峰时段(上午6-9点、下午5-7点)减少树荫、草丛、水边逗留,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

精准灭蚊保安全:

发现成蚊时,优先用电蚊拍、灭蚊灯物理击杀;

化学灭蚊需“关门闭户”:喷洒杀虫气雾剂或点燃烟雾灭蚊片后人员离场,30分钟后通风再进入。

第三招:健康监测——早诊早治阻传播

若出现突发高热(≥38℃)伴关节剧痛、皮疹,尤其有疫区旅居史或明确蚊虫叮咬者,需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暴露史。

基孔肯雅热无特效药,但早诊可防重症;登革热误用退热药可能引发出血——科学用药关乎生命!

从流行区返家后,务必开展14天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可疑症状时就诊途中也需做好防蚊隔离,避免病毒“人→蚊→人”链式传播。

防控蚊媒病,没有旁观者。一次清积水行动,一次纱窗修补,一次驱蚊剂使用,都可能阻断一次感染链条。

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人人行动护健康!

注:文章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感染性疾病科 王珊珊

2025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