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前途无限”——参加第30期秦泗河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培训班有感
2025-03-07 14:52骨伤科(骨科)
《外固定之光,筑梦未来》
齐鲁大地春意浓,秦公讲学聚群英。
矫形巨擘传薪火,外固定术启新程。
环架穿针展妙手,骨搬移术显神通。
疑难杂症皆可破,28字方针耀苍穹。
学成归来志愈坚,壮志凌云梦无边。
齐鲁大地风正劲,矫形之路任重远。
传承秦公济世心,创新术业铸华篇。
未来之路虽漫漫,雄心壮志定能圆。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瞬间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有些经历宛如春日暖阳,温暖我们的心灵。2025年2月28日至3月2日,于济南举办的第30期秦泗河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培训班,便是这样一段难忘的经历。我有幸再次踏入这片学术的圣地,聆听秦泗河教授的教诲,感受肢体重建医学的魅力与力量。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洗礼,更是一场灵魂的触动,让我在医学的道路上愈发坚定,愈发执着。
2025年2月28日,恰逢国际罕见病日,培训班在济南盛大开幕。这不仅是学术的盛会,更是秦泗河教授回馈家乡、传承医学技术与智慧的善举。离开家乡40年后,秦教授重返故土,慷慨分享中国矫形外科的发展历程与肢体形态功能重建理念,为家乡父老带来福音。1973年,秦教授从潍坊医学院毕业后,扎根山东济南市莱芜苗山医院,开启了他传奇般的矫形外科生涯。1978年,他在苗山医院成功完成首例重度马蹄内翻足矫形手术,开启了他现代矫形外科发展的基础,1985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黑龙江省,1992年调入北京工作。截至2023年12月,秦教授已主持肢体畸形残疾手术37763例,涵盖230多个病种,成为世界上手术治疗肢体畸形残疾患者最多的医生。他以一己之力,建成了中国最大的肢体畸形残疾手术病例数据库,凭借对中国国情的深刻理解和对患者需求的深切关怀,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秦泗河医疗模式与手术风格,为中国矫形外科的发展树立了不朽丰碑。
此次培训班,秦教授携手国内肢体外固定重建领域的精英,齐聚齐鲁大地,倾囊相授临床智慧与前沿成果。这是一场学术的盛宴,是对秦教授一路披荆斩棘、引领中国矫形外科勇攀高峰的崇高致敬,更是秦氏矫形理念在齐鲁大地的薪火相传。
开班第一天,秦教授以“分久必合——从矫形骨科到肢体重建外科”为题,系统阐述了肢体矫形到功能重建的术与道的跃迁与技术集成。那“医患同位,时空一体,有无相生,应力控制,动静结合,再生修复,自然重建”28字方针,宛如智慧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这28字方针,是秦教授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是肢体重建外科的指导思想。要想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深刻领悟其内涵,将其融入到每一次临床实践中。
秦教授精心准备了大量课程,详细诠释了外固定技术在肢体重建、复杂骨折、创伤后遗症以及濒危截肢保肢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会场内,新学员带着对知识的渴望,老学员带着对新知识的追求,纷纷向秦教授请教。那一刻,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多次参加秦教授的培训班。肢体重建专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永远会有新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正如秦教授所说,有些领域对他而言也是新的,这正是这一专业的魅力所在。我们永远在渴求知识的道路上前行,乐此不疲,永不止步。
开班次日,学术交流的氛围愈发浓厚。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杜辉教授、民政部国家康复医院的焦绍锋教授深入探讨了六轴空间外固定在肢体重建中的应用;西安红会医院乔锋教授分享了其自主研发的六轴外固定器的临床应用,为国产智能矫形器械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俄罗斯专家索罗托夫·尤里教授则深入浅出地讲述了Ilizarov技术穿针操作与截骨的要领,分享了俄罗斯在上肢外固定矫形与重建方面的宝贵经验。绵阳市中心医院张定伟教授、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花奇凯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永红教授分别就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及肢体缺血性疾病做了精彩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臧建成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白龙滨教授、民政部国家康复医院石磊教授、重庆长城骨科医院田林教授和山东省立医院傅佰圣教授则围绕外固定在足踝部的功能重建展开讨论,既分享了各自团队的宝贵诊治经验,又引领了科研新领域的探索。茶歇时,学员们围绕与会专家继续深入交流,气氛热烈,学术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
培训班的第三日,秦教授继续授课,其弟子及往届优秀学员代表也纷纷登场,分享Ilizarov技术与肢体重建的临床实践。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郭保逢教授、宜昌市中心医院王华教授、重庆长城骨科医院田林教授、郑州仁济医院王宏鑫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矿教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唐述森教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岳孝太教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崔宜栋教授等,他们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肢体重建领域的蓬勃发展,先行者的成功给了后来者无限的勇气与期望。
会议的高潮时刻,秦教授亲自示范环形外固定架与组合式外固定架的穿针模拟操作。窗外大雪纷飞,室内热情高涨。秦教授向学员们传授标准的穿针操作技巧,分享多年的外固定使用经验。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大师的言传身教常听常新,每一次聆听都有新的收获。就像秦教授讲的小腿环架穿针固定要义,把住两头,在布局中间,不正是“一路两线三平衡”中的关节线吗?要想做好肢体重建外科,就必须沉浸其中,持续学习,不断思考,将所学转化为自己的心得,守正创新。
在本次培训班中,秦泗河教授及其团队将四十余载的肢体重建智慧结晶悉数呈现于齐鲁大地,这不仅是对山东肢体重建外科领域的高度肯定与深切鼓励,更是为山东省外固定与肢体重建专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推动力。我们满怀热忱地期待秦泗河肢体重建外科之花在山东这片沃土上绚丽绽放,续写中国矫形外科的辉煌篇章。
通过此次系统而深入的培训,我对六轴外固定技术在肢体重建中的应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国内专家们不断创新与改进,显著降低了初学者的学习曲线,使其更易于掌握与应用。尤其是乔锋教授在六轴外架本土化研发方面的卓越成就,郑州“特斯拉”为代表研制的国产外架、钢针、拉张器等配套器械的持续优化,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国产器械在性能与质量上绝不逊色于进口产品。这不仅激励我们后辈学者奋勇前行,超越前辈,更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在过去,我曾多次聆听花奇凯教授的精彩授课,并在进修期间有幸目睹张永红教授的风采。此次培训中,两位教授再度亲临授课,同时张定伟教授也分享了他的宝贵经验。三位教授从病理、影像、生化、分子信号通路等多个维度深入解读横向骨搬运技术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的关键要点,他们各自独特的见解与创新思维,为我带来了诸多启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足外科朱磊教授在显微外科与外固定技术的结合方面深耕多年,尤其在上肢腕部畸形功能重建领域成就斐然。山东省立医院白龙滨教授在外固定足踝重建方面也享有盛誉。两位教授所在的医院在省内久负盛名,或许受限于分科过细,他们在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的整体观念上与秦教授的工作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省肢体重建工作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院肢体重建学科的发展应抓住此次机遇,积极进取,迎头赶上,努力提升自身水平。
在培训班期间,还有一件对我而言意义非凡的重大事件。开班次日下午,秦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莅临我所在的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我院骨伤科肢体重建工作进行了现场指导。秦教授深入临床一线,对多个病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查看与专业精准的分析,并通过实际案例分享,为我院医护人员带来了极为宝贵的临床经验和前沿的治疗思路。他重点讲解了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的28字工作方针,并指出这一方针与中医骨伤学“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理念高度契合。秦教授对我院在肢体重建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为我院后续工作的优化与提升指明了方向。
随后,骨科主任杨振国主持召开了内部座谈会,秦教授与院领导及骨科专家们进行了友好且深入的座谈。座谈会上,双方围绕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外科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秦教授分享了中国肢体重建工作在国际上的贡献和从业四十六年的经验,令在场人员受益匪浅。经过充分交流,双方初步达成合作协议。秦教授将定期为我院提供技术指导,包括手术示教、病例会诊、学术讲座等,助力我院提升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外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我院副院长王彬表示,此次秦泗河教授的指导活动,不仅为我院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外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医院与国内顶尖医学专家团队搭建了深度合作的桥梁,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我院将以此为契机,深度整合资源,充分借助秦教授及其团队的专业力量与前沿理念,全方位提升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外科的综合实力。
我院党委书记杜晓林总结指出,未来,我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专家团队的常态化交流与深度合作,通过学术研讨、技术指导、病例会诊等形式,持续优化临床诊疗水平与科研创新能力。
我院将锚定目标,打造区域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外科中心,致力于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精准、专业的医疗服务。同时,我院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推动相关学科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迈向更高台阶,为医院在该领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开启我院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外科发展的崭新篇章。
秦教授来我院考察,对我病区的文化场景、完成的手术病例给与了肯定与鼓励,让我坚定了做好肢体重建外科的信心,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外科的发展之路,正如秦教授所言,“任重道远,前途无限”。我们要向秦教授学习那种舍我其谁的担当,勇立潮头,让Ilizarov技术和秦氏肢体形态与功能自然重建理念在山东济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造福更多患者。
在医学的道路上,我们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承载着患者的殷切期望。秦泗河教授的培训班,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更让我收获了信心与勇气。我将带着这份信心与勇气,继续前行,在肢体重建外科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为患者带来希望,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室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外科,依托我国著名矫形外科大师秦泗河教授,致力于各类肢体畸形残疾患者的救治工作。我们不仅关注儿童的先天性畸形,如马蹄内翻足、腓骨缺如、成骨发育不全等,也致力于儿童脑瘫、创伤后残留骨髓炎、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治疗。在成人的先天畸形及大龄脑瘫的治疗中,我们通过手术恢复下肢的稳定及足部跖行,改善上肢畸形及功能障碍。对于脑卒中患者,我们通过手术矫治改善肢体畸形,恢复患肢功能。
李波,骨伤科六病区(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外科)主任,硕士,副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学会小儿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肢体矫形重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委员,山东医师协会中医骨伤分会委员。李波主任先后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秦泗河教授团队进修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每周三全天,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门诊(门诊楼4楼14诊室)。
联系电话:18606333921。
骨伤科 李波
2025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