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心肌梗死发作,不只是胸痛!

2025-09-22 16:58心血管病科

提到心肌梗死(心梗),很多人脑海中第一印象就是“胸口剧痛、捂住胸口倒地”。然而,现实远比电影情节复杂。有相当一部分心梗,特别是发生在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身上时,症状极其不典型,极易被误认为是小毛病而延误治疗,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记住: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识别这些信号,可能就能救自己或家人一命

一、 典型症状:帮您建立基本认知

· 胸痛: 这是最典型的症状。通常描述为:

  · 部位: 胸骨后、心前区。

  · 性质: 压榨性、紧缩感、烧灼感或沉重感,像有块“大石头”压在胸口。

  · 放射: 疼痛可能向左肩、左臂内侧、后背、颈部、下巴甚至牙床放射。

  · 持续时间和诱因: 通常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能无法完全缓解。

请注意: 如果出现上述剧烈、持续的胸痛,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二、 沉默的杀手:需高度警惕的“非典型”症状

1. 女性更需注意:症状往往“不走寻常路”

由于激素、血管反应等生理差异,女性心梗发作时症状常更隐匿,更容易被忽略。

· 极度疲劳: 出现无法解释的、突如其来的严重乏力感,甚至连拧瓶盖、走到卫生间这样的轻微活动都无法完成。这是女性心梗最常报告的症状之一。

· 呼吸困难、恶心呕吐: 感觉气短、喘不上气,伴有莫名的恶心、呕吐或消化不良,常被误认为是“胃病”或“更年期不适”。

· 后背、下巴或牙痛: 疼痛可能完全不出现在胸口,而是表现为持续的后背酸痛、下巴酸胀,或是一侧牙齿的剧烈疼痛(但口腔检查无问题)。

· 头晕、出冷汗:突然出现头晕目眩,同时伴有脸色苍白、手脚冰凉、冒冷汗。

2. 老年人:症状常被“基础病”掩盖

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下降,且常患有多种慢性病,心梗症状容易被混淆。

· 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 特别是平时有肺病的老人,可能误以为是“老慢支”犯了。

· 意识模糊、精神萎靡: 突然出现糊涂、嗜睡、反应迟钝,像变了一个人,常被家属误认为是“年纪大了”或“中风”。

· 虚弱与乏力: 单纯的、急剧的身体虚弱,无法行走。

· 无症状: 部分老人可能发生“无症状心梗”,仅在后续体检做心电图时才发现旧病灶,极其危险。

3. 糖尿病患者:神经受损,疼痛“失灵”

糖尿病常导致神经病变,使得患者对疼痛不敏感,因此“无痛性心梗”发生率非常高。

· 唯一症状可能是“大汗淋漓”: 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全身冷汗,湿透衣衫。

· 严重气短: 轻微活动即感到呼吸困难。

· 极度疲倦和恶心: 与女性症状类似,可能是最突出的表现。

三、 关键时刻,如何行动?

当您或身边的人出现任何上述典型或非典型症状,尤其是症状持续不缓解时,请遵循以下原则:

1. 立即拨打120!不要犹豫!

   · 不要自己开车去医院! 救护车上有专业的急救设备和人员,能在路上就开始治疗,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 清楚告诉接线员您的具体位置、联系电话和患者情况。

2. 保持镇静,安静休息

   · 让患者立即停止所有活动,以最舒服的姿势(通常是半坐卧)休息,松开紧身的衣物。

   · 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通风。

3. 谨慎用药

   · 如果身边有医生开具的硝酸甘油,可立即舌下含服一片。如果5分钟后不缓解,可再含一片。

   · 注意: 血压偏低者慎用硝酸甘油。未明确诊断前,不要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如因主动脉夹层等引起的胸痛,服用阿司匹林反而有害)。

总结:

心梗的信号多种多样,绝不止于胸痛。对于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这三个高危群体,任何突如其来的、无法解释的严重不适,如极度疲劳、大汗、气短、恶心、后背或牙痛,都应高度怀疑心脏问题。宁可虚惊一场,不可错过一秒。您的警惕,就是最好的救命良药。

供稿人:心血管病医院 方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