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治疗常用的抗凝方法有哪些?
2025-07-26 14:44血液透析科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为防止血液在体外循环时发生凝固,保障治疗顺利进行,抗凝是关键环节。目前血液透析科常用的抗凝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普通肝素抗凝
适用情况:大多数无出血风险的血液透析患者。操作方式:通常在透析开始时首次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肝素,之后根据患者体重、凝血功能等持续追加,透析结束前30-60分钟停止给药,以减少出血风险。特点:抗凝效果明确、价格低廉,但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二、低分子肝素抗凝
适用情况:有轻度出血风险、不宜使用普通肝素的患者,如老年患者、高血压患者等。操作方式:一般在透析开始时单次静脉注射,一般剂量为60-80iu/kg,无需持续追加,剂量根据患者体重调整。特点:抗凝作用更稳定,出血风险低于普通肝素,使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方式之一。
三、无肝素抗凝
适用情况:存在明显出血风险的患者,如活动性出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近期手术或创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操作方式:透析过程中不使用抗凝药物,而是通过增加血流量(通常≥250ml/min)、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减少血液在体外的停留时间,预防凝血。特点:避免了抗凝药物导致的出血风险,但可能增加透析器和管路的凝血概率,需要密切观察透析情况。只有对于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活动性出血、有抗凝剂使用禁忌的患者,才不得已行无抗凝剂血液透析。
四、枸橼酸抗凝(局部抗凝)
适用情况:有出血风险但需要抗凝的患者,尤其适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操作方式:将枸橼酸溶液注入透析管路的动脉端,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降低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达到体外抗凝的目的;同时在静脉端补充适量钙离子,维持体内钙离子水平正常。特点:抗凝作用局限于体外循环,对体内凝血功能影响小,出血风险低,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监测体内外钙离子浓度。
五、其他抗凝方式
阿加曲班抗凝:适用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过抑制凝血酶发挥抗凝作用,需根据凝血功能调整剂量。
甲磺酸萘莫司他抗凝:合成的短效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主要抑制凝血酶、凝血因子Ⅶa、xa、Ⅻa等,半衰期短且易被透析清除,可用于高危出血风险人群、肝衰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可应用于出血高危患者,建议首次剂量为0.1-0.5mg/kg,维持剂量为0.1-0.5mg/(kg·h),建议维持aptt延长至基础值的1.2-1.5倍或达到45-60s。
前列环素类药物:常与肝素联合使用,适用于部分高凝状态患者,但可能引起低血压等副作用。
临床中选择哪种抗凝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凝血功能、基础疾病等综合判断,医生会在保障透析顺利进行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出血或凝血风险。患者无需自行决定,只需配合医护人员监测身体状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