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黄褐斑

2025-08-24 14:40医学美容科

 

黄褐斑,也称“肝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它主要表现为面部对称分布的、边界不清的淡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片,通常出现在前额、脸颊、鼻子、上唇等部位。


一、为什么会得黄褐斑?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理解为“先天遗传”和“后天诱发”的结合。

   1.  遗传易感性:有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更高,表明遗传背景是重要基础。

   2.  紫外线照射:紫外线(UVA/UVB)能直接刺激黑色素细胞产生过多的黑色素。它是导致黄褐斑发生和加重的最关键因素。

   3.  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孕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黑色素细胞活性,多数人在产后会减轻,但部分人会持续存在。

    •口服避孕药: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药物是常见诱因。

    •激素替代疗法:部分绝经女性使用激素治疗也可能诱发。

  4.  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疾病、卵巢疾病等。

  5.  其他因素:

    •化妆品使用不当:劣质或刺激性化妆品可能引发或加重色斑。

    •光毒性药物:某些药物(如部分避孕药、氯丙嗪等)会增加皮肤对光的敏感性。

    •情绪与睡眠:精神压力大、焦虑、熬夜、过度疲劳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加重色斑。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过度清洁、刷酸不当等行为会破坏皮肤屏障,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引发炎症后色素沉着。

  二、黄褐斑的分期与分型

 (一)分期

     黄褐斑临床分期分为活动期和稳定期。

     •活动期:近期有皮损面积扩大,颜色加深,皮损泛红,搔抓后皮损发红

     •稳定期:近期皮损面积无扩大,颜色无加深,皮损无泛红,搔抓后皮损不发红

 (二)临床分型

                1. 根据血管参与情况分2型:

     •单纯色素型 (melanized type, M 型):玻片压诊皮损不褪色,Wood 灯下皮损区与非皮损区颜色对比度增加:

                 •色素合并血管型(melanized withvascularized type, M + V 型):玻片压诊皮损部分褪色,Wood 灯下皮损区与非皮损区颜色对比度增加不明显。

               2. 根据色素所在位置分2型:表皮型(表皮色素增多)和混合型(表皮色素增多+真皮浅层噬黑素细胞)。

               3. 根据皮损发生部位分3型:面中部型、颊型及下颌型

  三、如何治疗黄褐斑?

              1. 基础治疗

  •严格防晒首选硬防晒:戴宽檐帽、打遮阳伞、穿防晒衣涂抹防晒霜:选择SPF 30, PA +++ 的广谱防晒霜,每日足量涂抹,并每2-3小时补涂一次。

  •修复皮肤屏障:使用含有神经酰胺、角鲨烷、透明质酸等成分的温和护肤品,简化护肤流程,避免过度清洁和去角质。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2. 外用药物治疗

  •氢醌: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但有一定刺激性,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期使用可能有外源性赭色症等风险。

  •壬二酸:能抑制异常活跃的黑色素细胞,兼有抗炎和改善粉刺的作用,刺激性相对较小。

  •维A酸类:促进角质层更新和色素排出,但刺激性较强,需建立耐受,孕期哺乳期禁用。

  •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烟酰胺、氨甲环酸:作为辅助成分,通过抗氧化、抑制黑色素转移等途径起到美白淡斑作用。

  •复合制剂:效果通常优于单一成分(氢醌+A+糖皮质激素)。

           3. 口服药物治疗

  •氨甲环酸:它能抑制黑色素形成和血管增生,对部分患者效果显著。必须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服用,不可自行购买使用。

  •甘草酸苷: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炎症因子产生,有抗炎作用;

  •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维生素C能抑制黑素合成,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谷胱甘肽:分子中巯基通过与酪氨酸酶中铜离子结合抑制其活性,减少黑素生成;

   4. 医美/物理治疗

  •化学换肤术:如果酸、水杨酸等,能加速表皮更替,促进色素排出。需由专业医生操作。

  •光电治疗:如调Q激光、皮秒激光、强脉冲光(IPL)等。

  •微针、水光针:通过打开皮肤通道,导入氨甲环酸、维生素C等美白成分,直达中胚层,改善色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