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中医密码:传统智慧助你应对震颤之疾
2025-03-29 20:25中医整体诊疗工作室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这种疾病的认知和关注。帕金森病,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发病率位居第二的病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正悄然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在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正逐年增加,给无数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当现代医学全力以赴攻克这一难题时,中医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也为帕金森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溯源传统,认识帕金森病
中医典籍虽无 “帕金森病” 之名,但对其症状早有记载。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中提到 “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形象描述了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等主要症状。中医将帕金森病归属 “颤证”“震颤”“振掉” 等范畴,认为其发生与肝、肾、脾等脏腑关系密切。
挖病因,探寻发深病根源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年老体衰是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肝肾渐亏,精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从而引发震颤。长期情志不舒,如焦虑、抑郁,会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耗伤肝阴,进而引起肝风内动。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聚湿生痰,痰热互结,阻滞经络,也可能引发病症。此外,外邪侵袭,如风寒湿邪,阻滞气血运行,筋脉失养,同样会诱发疾病。
辩证分型,实施精准调理
帕金森病在中医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证型。肝肾阴虚型患者,除震颤外,还伴有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需滋补肝肾、育阴熄风,可选用大定风珠等方剂。气血两虚型患者,震颤程度较轻,但伴有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等表现,治疗应益气养血、熄风止痉,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较为适用。痰热风动型患者,肢体震颤幅度较大,兼见胸脘痞闷、口中黏腻、咯痰色黄等症状,治疗需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导痰汤加味能有效缓解症状。
多元疗法,助力康复进程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除了使用中药方剂,还有多种特色疗法。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熄风止痉、疏通经络的目的。常用穴位包括百会、风池、合谷、太冲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辩证选穴和手法操作。推拿按摩则能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减轻震颤和僵硬症状。患者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头面部、四肢及腰背部的推拿按摩。此外,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以其缓慢、柔和的动作特点,有助于患者调节呼吸,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对帕金森病的康复大有裨益。
中医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上,注重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未来,期待中西医携手合作,在帕金森病的防治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
中医整体诊疗工作室 曹婧 张如一
2025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