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骨伤科副主任杨振国赴德访学归来

2018-07-09 15:00

    近日,我院骨伤科副主任杨振国从德国医院顺利回国,结束了为期三个月访学行程。他将访学经历认真总结,撰写了此篇访学报告,与各位同事共勉。

德国Diakoniekrankenhaus Rotenburg 医院访学报告

文/杨振国
    我有幸于3月份参加了德中交流基金会及山东省卫生厅组织的中德交流项目,至德国的Diakoniekrankenhaus Rotenburg 医院骨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深切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医疗体制、医疗环境的区别,以及手术方法和治疗理念的不同。三个月短暂的时光里,忙碌又充实的访学经历令我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医院环境优美,设施先进
    德国医院分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和教会或慈善机构创办的医院,Diakoniekrankenhaus Rotenburg 医院是哥廷根大学的教学医院,也是德国北部最大的教会医院和德国北部医疗装备最好的医院之一,是该区域的创伤急救中心。位于维默河畔罗滕堡,是德国北部下萨克森州罗腾堡县的首府,坐落在汉堡和不来梅之间,依伴在美丽维默河畔,交通便利,每天有多趟火车经过此地。该院始建于1861年,至今己有150余年历史。历经数代人的不懈努力,现今己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化综合医院。
    自2013年8月医院改名为Agaplesion Diakoniekrankenhaus Rotenhurg,医院没有院墙和围栏,开放式,有专门的急救通道,还设有停机坪,用于运送急救患者的直升机升降和停放。

(医院环境)

(门诊大厅、诊室和停机坪)

    目前该院有800多张病床,每年门诊病人约10万人,住院病人3万人,每年完成各种手术15000余台,医院共设21个部门,14间手术室,2000多名员工,其中250名医生,1700多名护士及护工。可以进行包括骨科、血管外科、普外科、两腺外科、泌尿外科、产科、口腔颌面外科等各类手术。其中骨科是该院的重点科室。骨科室拥有5个病区,每个病区有20张床位,共用一个ICU病区。每天大概10-15台骨科手术,包括创伤、关节置换、关节镜、脊柱以及足踝外科手术,他们还做心脏起搏器手术,脊柱手术包括椎体成型,骨折钉棒内固定,而腰椎间盘突出、颈推病等手术由神经外科医师完成。
 严格的医师分级负责制和科室规章制度,各司其职
    在德国医院,教授只是教学职称,由大学聘用,是学术的权威。每个科室只有一个教授,同时教授也是行政职称,是科室主任,具有管理权和决策权,主管科室的一切事物,包括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每个教授手下有很多秘书,各自分管不同的区域,甚至可以做个比喻:每个科室都像是一个小的医院,一个一个的“小医院”组成了大医院。科室的科主任通常都是从另一家大学医院的首选医师调过来担当,一般不会从本院直接任命,以促进技术和人员的交流。教授带领自己的科室,有自己的团队医师。医生也按等级分4级,由高到低分别是Chefartz,  Oberartz,(Fach)Artz,Assistenzartz。Chefartz是医生的最高职称,级别相当于中国的主任医生,有权安排和实施每台手术,当然在教授的授权范围之内;Oberartz即主治医师,级别相当于中国的副主任医生,他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挂有自己的名字,主要负责科室所有手术的安排和科内业务讨论和学习。Oberartz是可以单独进行手术的医师,其手下还会有几个不同级别的医师,职责分工明确;Assistenzartz就是助理医师,相当于中国的规培医师,培训期为2年,通过国家认证考试合格后方可成为正式的医生即(Fach)Artz,即我们通常称的“住院医师”。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负责询问病史,完善术前的检查、录制病史资料、和每一位患者的家庭医生交换信息。各位上级医生负责自己手术医嘱的下达和手术记录的录制,文字录入由一个麦克风录音记录完成,医师只需要签字。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均存档在医院数据库里,医师可以在医院里的任何一台电脑里查看到患者的资料,非常智能、方便。
    骨科有严格的早晚交班制度,每天早晨7:30和下午4:30有两次的meeting time,科室内没有手术的医生都要到会议室参加,会议由科室主任主持,住院医师汇报病人病例,可直接调取病人资料到投影设备上进行观看,科内讨论,决定治疗方案和手术安排,在骨科的门口都写有科室和教授的名字,骨科的主任Prof. Dr schulte,是一位非常严谨的教授,我曾目睹这位和蔼的老人因为下级医师漏诊而在会议上大发雷霆;每天查房由数名医师和一名护士共同进行,每位医务人员都有一个ipad,上面有专门的操作系统,可调取病人的病史、影像学检查、化验结果、手术记录等资料,随时查看,下医嘱,有移动工作台,携带换药碗、纱布等,可在查房的同时进行换药。科室内住院病人很少打点滴,护士每天的工作主要是发放药片和三餐,病人没有陪护,护理工作由护工和护士共同完成。
 
 (病历录入设备和IPAD、发药盒、科室大门)      
手术室设备先进,现代化程度高
    手术室走廊的大门,包括病区大门都是感应式的,无需手动开门,减少了交差感染可能,门上都有醒目的禁止用手的标志,刷手服、拖鞋、口罩帽子都安规格摆放在更衣室柜子上,医生穿戴刷手服和拖鞋,戴口罩帽子,手消毒后方可进入手术室,不可直接返回更衣室,中间出手术室后需再次更换刷手服,手消毒后方可再次进入手术室,手术前刷手与我们肥皂水刷手不同,他们采用消毒液直接涂抹的方式,骨科手术涂抹时间五分钟,手术室内布局合理,手术预麻间、手术间、器械准备间平行排列,方便麻醉准备与手术器械准备,每个骨科手术间都备有麻醉机、C臂机、关节镜、驱血带、真空负压吸引装置、保温床垫、各种体位架等,方便各种手术开展,手术床可以随意从底座上拆卸,便于运送病人,手术床可根据手术体位要求任意角度折叠,头尾部部分拆卸,每个手术间墙上有台嵌入式电脑,病人影像学资料、病史等可从电脑里调取。病人麻醉成功后,由麻醉师和麻醉护士将病人转运到手术间内,病人卧于保温床垫上,保温床垫的温度在40度左右,防止手术室过冷和失血导致低体温的发生。手术室还有专门的休息室,备有咖啡、茶水、矿泉水,供手术间隙医务人员休息。逢重大节日或职工生日,会有蛋糕、糖果、点心等美食供大家享用,让人感到特别温馨。 

(更衣间和刷手池)
 
(各种体位架)
 
 
(骨科手术间内设备)
 
(可各种角度折叠、拆卸的手术床和保温床垫)

(手术室内休息室)
上级医师带教认真、年轻医师动手机会多
    由于Diakoniekrankenhaus Rotenburg 医院是哥廷根大学的教学医院,实习生、规培生和轮转的医生比较多,年轻医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负责病历书写、换药、参与手术等。上级医师在术前就将手术的操作步骤,注意细节等向年轻医师讲明,在术中放手让年轻医师去操作,心甘情愿的站在助手位置给低年资医师拉钩,有什么操作不当之处,耐心的向低年资医生讲明。年轻医师,包括我有什么问题,高年资医师都会细心的向我们讲解,态度非常和蔼可亲。尤其是我问问题的时候用英语,好多医生英语也不太好,甚至只会德语,沟通不是很顺畅,但他们会将答案翻译成英语写在纸上再告诉我。
先进的技术、敬业的精神
    骨科的手术每天在10-15台,骨科医生不分专业,经常既做关节置换手术、关节镜手术,也会作创伤、小儿手术,是“全能”医生。髋关节置换采用前外侧入路,病人侧卧位,走肌间隙入路,创伤小有利于病人早期康复,膝关节置换,跟我们科入路一样,但不用驱血带,他们认为用驱血带会导致术后大腿疼痛、不舒适,术中出血较多,术后也不放置引流管,脊柱骨折采用微创内固定方式,采用PKP或钉棒内固定系统,通常由一位医师完成,其余的创伤手术跟我们采用的内固定方式差不多,多采用钢板或髓内钉等内固定物,手术器械先进,由于全民医保,医生不用考虑临床费用问题,只考虑临床需求就可以,他们操作有条不紊,喜欢在C臂透视下操作,比较精细,由巡回护士推C臂机,透视过程中,巡回护士、跟台护士及麻醉师穿着铅衣全程陪同,没有一个跑出去躲射线的,非常敬业。骨科手术没有器械厂家跟台,像一些关节置换手术,搅拌骨水泥、准备假体都由跟台护士完成,护士经验丰富,熟悉各种器械的操作,有一位63岁的老护士仍然跟台,精力充沛,让人敬佩,医生和护士配合非常好,由于骨科手术经常在C臂机透视下操作,常需要穿着笨重的铅衣操作。手术衣和手术台布是防水的,溅上水后不会湿透,防止感染的发生。手术室内无菌观念较强,手术衣是包被式的,如果术者需要坐着操作,那么凳子上需要套上无菌套以后才可以坐下。如果手术间内病人怀疑是耐药菌感染的病人,手术间门口将悬挂醒目标志牌,谢绝手术参观,手术期间所有工作人员禁止出入手术室,所有的工作人员结束手术后需更换醒目红色鞋子,穿防护衣服后方可离开手术间。

         (手术中的图片,第一张图片的跟台护士63岁)
 
(手术衣和铅衣)
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和谐的医患关系
    德国是全民医疗保险,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也称私人医生),所以在德国看病费用一律由医疗保险公司结账,病人和医院没有经济往来,医院也不会因为“费用或支付能力”的问题让人留院或离开,医生完全从医疗的角度去治病,真正的让德国民众得到医保福利。由于不用担心费用的问题,所以在德国,医患关系非常和谐,医疗纠纷很少,纠纷主要采取当事人之间的对话协商、调解和仲裁机构的处理以及法院诉讼等方式解决。调解和仲裁机构的办公费用也均由医疗保险公司支付,当病人或家属在寻求帮助的时候,几乎不用交付费用,而医院也不需要为此花费人力和财力。保险分为公立保险和私人保险两种。高收入者可以自己选者公立保险或私人保险,普通收入和享受家庭保险的无职业者都是公立保险。私人保险的福利比公立保险的好,比如看病基本不用排队,住院治疗时均有首席医师和教授手术等,当然保险费用也是高于公立保险费用。在德国医院很少接受普通门诊患者,如果生病或是普通检查直接去诊所找自己的私人医生,这也是德国医院门诊病人较少的原因之一。如果患者病情需要住院就诊,私人医生会给患者开转诊单,并把患者的情况以文件的方式转交给医院。患者出院后,医院同样也会把患者的信息再转交给患者的私人医生。急诊的程序也和中国的医院不太一样,患者在诊室等待医师诊治,没有排长队挂号付款的过程。医院急诊室几乎所有的房间都有全套的设备:输液设备、纱布、绷带、洗手液、消毒液、大量手套、擦手纸等,包括患者需要的常用辅助治疗设备,如无影灯等,患者的诊治可以随时完成,非常方便。
感想和工作展望
    通过三个月的参观学习,开阔了眼界,对德国先进的医疗体系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德国医院环境优美,医患关系和谐,病人整体素质很高,医患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能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以人为本,重视细节,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统一,医者敬业,平易近人。医院自动化程度很高,手术室以及其他配套管理非常高效,手术室的医疗器械设备先进齐全。医者技术娴熟,团队密切合作,各尽其职,效率极高,服务质量优秀,重视学术研究和发展。回国后,我尝试将所学的先进手术技术和服务理念引入到我院骨科发展当中,开展一些新的手术,将现有的手术做精、做细。回国后我已经开展了我院首例髋关节前外侧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创伤小,疼痛轻,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通过三个月的进修学习,既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同时也增强了寻求发展的信心,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我院骨外科事业美好的明天。在Diakoniekrankenhaus Rotenburg医院儿科病房的墙上有一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照片,是一位新生儿,衣服上写着“FROM ZERO TO HERO”,我想我们医院有着百年的历史,也有着良好的基础,我们不是“ZERO”,只要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奋斗,积极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服务理念,我相信我们医院未来一定会更好,一定会成为医疗界的“HERO”。
  
(FROM ZERO TO HERO 希望我们医院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