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发表我院院长徐云生书评
2025-03-14 17:11宣传统战科
探索中医医案数据的规范化管理
——评《大数据环境下中医医案数据规范与特色保护协同机制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中医医案数据规范与特色保护协同机制研究》 袁锋等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大数据环境下中医医案数据规范与特色保护协同机制研究》一书,是袁锋教授及其团队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支持下,针对当前中医药领域面临的大数据挑战所做出的深入探索与系统性研究成果。该书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21年11月正式出版,不仅在两个结合理论的指导下填补了中医医案数据规范与特色保护研究的空白,更为中医药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本书开篇即明确了中医医案数据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医医案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与特色保护成为亟待攻克的关键难题。通过对中医医案历史脉络的梳理,从淳于意的“诊籍”到明代的“六法”结构,再至近现代医案书写规范,展现了中医医案学的逐步成熟。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中医医案数据的独特价值,包括其蕴含的丰富临床经验、诊疗智慧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强调了规范与保护中医医案数据对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展现出了高度的创新性与科学性。团队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大数据技术有机融合,构建了中医医案数据规范与特色保护协同机制,为中医医案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应用开辟了新路径。具体而言,采用了本体学习、命名实体识别、语义消歧等先进技术,有效解决了中医医案数据规范化处理中的术语模糊、称谓复杂等问题。同时,建立了详尽的中药别名与标准名称对照库、症状标准名称库及疗效评价体系,为中医医案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提供了有力工具。这些创新方法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中医医案数据处理的效率与准确性,为中医药信息的深度挖掘与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理论构建层面,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医医案数据规范与特色保护协同机制的内涵与外延,指出规范化与特色保护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规范化处理能提升中医医案数据的质量与可用性,为中医药科研、教育及临床实践提供可靠依据;特色保护则能确保中医医案数据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价值得到传承与弘扬。基于此,团队提出了中医医案数据规范与特色保护协同机制的概念模型,并详细解析了其运作原理与实施路径,为中医医案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与特色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中医药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实践应用方面,本书的研究成果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与显著的社会价值。通过构建中医医案数据规范化平台,实现了对中医医案数据的深度挖掘与高效利用。该平台既能辅助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决策,提高诊疗效率与准确性,又能为中医药科研工作者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助力中医药疗效评价、新药研发等工作。同时,该平台还能为中医药教育机构提供生动的教学案例,促进中医药知识的传承与普及。这些实践应用不仅提升了中医药服务的整体水平,还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为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学术贡献上,本书无疑为中医医案数据规范与特色保护研究树立了新高度。通过对中医医案数据的深入剖析与系统研究,不仅揭示了其独特价值与潜在应用前景,更提出了中医医案数据规范与特色保护协同机制的理论框架与实施策略。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医医案数据管理的理论体系,还为中医药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同时,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借鉴与启示,推动了中医医案数据规范与特色保护研究的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大数据环境下中医医案数据规范与特色保护协同机制研究》一书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创新的研究方法、系统的理论构建及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中医药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该书不仅在两个结合理论的支撑下,为中医医案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与特色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路径,更为中医药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开辟了全新的发展空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该书的研究成果必将在未来的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徐云生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5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