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拆弹,护佑生命——医院周围血管科成功完成一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2025-10-17 14:57周围血管科

近日,医院周围血管科团队在副院长王彬的指导下,成功为一名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了“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EVAR术式)。该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院在周围血管科危急重症的微创诊疗领域达到了新的水平,为饱受“体内不定时炸弹”困扰的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体检惊现“不定时炸弹”,精准诊断是关键

患者王某在5天前在一次健康查体中,经彩超检查发现其腹主动脉存在异常扩张,考虑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肿瘤”,而是人体最大的动脉——腹主动脉,因各种原因(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导致管壁结构受损,在血流的长期冲击下像吹气球一样形成的永久性、瘤样扩张。一旦瘤体破裂,死亡率极高,因此被誉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得知这一消息后,患者及家属万分焦急,立即来到我院周围血管科寻求进一步诊治。接诊后,孙磊主任团队高度重视,迅速为患者安排了全主动脉CTA检查,经检查证实患者确有“腹主动脉瘤”,且瘤体直径已达6cm,加之患者平日有游泳等高强度运动,破裂风险高,必须尽早进行手术干预。

多学科协作定方案,微创介入解危局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科室立即联系介入中心、心血管病医院、肝胆外科、放射科等进行多学科会诊(MDT)。经过多学科联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瘤体解剖形态进行严谨、审慎的综合评估,认为患者适合进行腔内介入手术(EVAR)。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EVAR手术仅需通过双侧股动脉的小切口,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精确引导下,将覆膜支架系统输送至腹主动脉瘤部位,释放后使支架在瘤腔内形成一个新的血流通道,将动脉瘤瘤体隔绝于高速血流之外,从根本上消除了破裂风险。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高龄、合并症多的患者。

精湛技艺“腔内绣花”,手术顺利成功

团队通过CTA影像对瘤体的数据进行精细测量,清楚了解近端锚定区、远端锚定区和血管入路条件。在完善所有术前准备后,手术如期进行。在副院长王彬的全程指导下,孙磊主任率领周围血管科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介入技术,以毫米级的精度成功拆除了这枚“炸弹”。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

技术引领未来,护佑血管健康

术后,在医护团队共同精心照护下,患者恢复迅速,24小时后即下床活动,不日即将康复出院。重获新生的患者及家属对王彬副院长、孙磊主任及全体医护人员表达了无尽的感激之情。

据孙磊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血压、动脉硬化疾病的高发,腹主动脉瘤的检出率逐年升高。此次手术的成功,是我院周围血管科团队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科室始终紧跟国内外前沿技术发展,大力发展微创腔内治疗,在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科室将继续秉承“生命至上,技术争先”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及远期疗效巩固中的独特优势,以更精湛的医术、更优质的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周围血管科 孙磊

2025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