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2023-03-30 10:11感染性疾病科

一.甲流

甲流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这样一些呼吸道的飞沫传染。

传播途径:甲型流感病毒传染的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以及空气传播,如接触的环境之中病毒的含菌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就会引起吸入之后而感染甲型流感病毒。一般这种情况出现症状以后,患者会有咽痛以及流清鼻涕、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如果合并有发热,就要积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主要症状:早期的甲型流感主要表现为人体发冷发热,同时伴随有鼻塞、头痛、咳嗽、流鼻涕等多种症状,而晚期的甲型流感则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能还会出现休克的情况。

预防措施:

1、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2、出门戴口罩在回家后要及时清洗双手,在家里一定要开窗通风,并且做好消毒。

二.手足口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讲究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2.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3.玩具、衣物床单等要及时清洗消毒。     

4.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5.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三、水痘

水痘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讲究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2.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3.玩具、衣物床单等要及时清洗消毒。     

4.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5.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四.诺如病毒

诺如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学校食堂、餐馆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场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 

主要症状: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不生食海鲜贝类等水产品。 

2.减少外出就餐

五.麻疹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3-5月是麻疹的季节性发病高峰。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在人员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学习及生活场所更容易实现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个别病例还会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预防措施:

1、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

2、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

3、避免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

4、疾病流行期间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场所。

5、日常规律作息,注意个人卫生,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机体免疫力。

六、风疹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春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为风疹患者,包括隐型感染者(感染病毒后未发病人群),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病毒后,早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之后面部首先出现浅红色斑丘疹,迅速遍及全身。儿童患病时通常病情轻微,孕妇患风疹则可能导致胎儿死亡或者先天性缺陷如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即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预防措施:

本病隐性感染者多,不易做到全部隔离及早期筛查,主要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主动和被动免疫。

 

七、流行性腮腺炎

6ac0436a88697af23b9ff97ce015efa5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感染性疾病科 王珊珊

2023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