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
2024-12-04 15:46血液透析科
血液透析是血透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而自我管理在这一漫长的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饮食管理方面,需严格控制水分摄入,遵循“量出为入”原则,每日水分摄入应少于前一日尿量与透析超滤量之和,避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增加心脏负担。控制钠盐摄入,防止口渴感加重与水钠潴留。蛋白质的摄入要保证质与量,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鱼类、蛋类等,依患者体重与营养状况,每日每公斤体重约 1. 2 - 1. 5 克。限制钾、磷的摄入,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等要谨慎食用,可通过水煮去钾法减少食物含钾量;磷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也需节制,必要时配合磷结合剂服用。
透析治疗管理上,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透析,不可随意提前或推迟,以免影响毒素清除与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透析过程中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出汗等低血压症状,或肌肉痉挛、瘙痒等,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每次透析前后准确记录体重、血压、超滤量等数据,便于医护人员调整透析方案。
血管通路管理极为重要,这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内瘘侧肢体避免受压、提重物、测血压、抽血等操作,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与血栓形成。日常可适当活动内瘘侧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如握拳、屈伸等简单动作。若发现内瘘处有红肿、疼痛、震颤减弱或消失等异常,应立即就医。
日常运动与休息管理也不容忽视。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适度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与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 7 - 8 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与心理调适。
心理情绪管理同样关键。血透患者由于长期患病与治疗,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要积极面对疾病,可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病友互助活动,或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来排解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血透患者的自我管理是一个全方位、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自身及家人共同努力,严格执行各项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维持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与疾病长期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