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小指南
2025-03-29 20:28中医整体诊疗工作室
冬去春来,阳气升发,万物复苏,人体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理周期。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中医养生尤为重要,而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瑰宝,在春季养生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Top1 春季人体生理变化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春季五行属木,与人体的肝脏相对应。肝脏在春季主疏泄,其气升发。此时,人体阳气从冬季的闭藏状态逐渐向外舒展,气血运行也相应加快。若能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进行养生,可使人体脏腑功能协调,精力充沛。否则,可能导致肝气郁结、气血不畅等问题,出现情绪低落、胁肋胀痛、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春季养生的关键在于养肝护肝,调节气血,使人体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Top2 针灸养生的原理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其养生原理基于中医经络学说,人体经络系统就像一张庞大的网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将人体各个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针刺或艾灸穴位,可以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从而达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效果。
Top3 春季针灸的益处
1.疏肝理气:春季易出现肝气不舒,针灸可刺激肝经上的穴位,如太冲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刺激此穴位能有效疏肝理气,调节情绪,缓解因肝气郁结引起的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使身心舒畅。
2.调和气血:随着春季阳气上升,气血需要更顺畅地运行。针灸通过穴位刺激,促进气血流通,使气血分布均匀,为身体各组织器官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例如,针刺足三里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功效,可促进脾胃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为气血生化之源,让气血充盈。
3.预防疾病:春季气温多变,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活跃,人体易受疾病侵袭。针灸养生可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像大椎穴,它位于人体后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为督脉之要穴。艾灸大椎穴能振奋阳气,抵御外邪,预防感冒、流感等春季常见疾病。
Top4 避坑小指南
1.选择正规机构:针灸是一项专业的医疗操作,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医生进行。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或诊所,确保针灸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2.不宜空腹或过饱:针灸前不宜空腹,以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等低血糖反应;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可能引起不适。
3.避免过度疲劳:身体过度疲劳时,气血相对不足,此时针灸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加重疲劳感。应在身心状态良好时进行针灸养生。
4.做好保暖:针灸后穴位处于开放状态,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要注意保暖,避免风寒侵袭,尤其是在春季气温不稳定的时候,防止受凉感冒。
春季是养生的黄金时期,针灸养生以其独特的方式帮助我们顺应春季的自然规律,调节身体机能。但在进行针灸养生时,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专业医生的指导,让我们在这个春天通过针灸养生,为全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整体诊疗工作室 曹婧 钊小龙
2025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