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宪法(内科第八党支部 李佳泽)
2024-11-27 17:02系统
宪法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保证。在蔚蓝的天空下,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同一片广阔的天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秩序和保障。它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还保护了每个人的权益,让我能够在一个公正、公平的环境中成长、工作、生活。
上小学的时候懵懵懂懂的我在道德与法制课上,学习到了如何成为一个有品德、有责任感的人,法律则是保障道德规范得以实现的重要工具。
上中学的时候我知道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国家一切法律的基础。但觉得宪法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到了大学的时候,我成为了一名医学生,除了对医学知识有兴趣,也一直积极备考司法考试。那时候沉浸在大量的民法考试题中,对少错多,备考的路艰辛而痛苦。直到我重新去看宪法时,重新回想起“宪法是民法的基石,为民法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做起题来才豁然开朗。
毕业后,我选择了成为一名医生,这不仅仅是因为对医学的兴趣,更源于宪法赋予的平等与尊严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铭记宪法所倡导的人权至上原则,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尽己所能全力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2020年初,在一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新冠疫情面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疫情,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以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不仅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更考验着国家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力度。
回顾这场疫情,我见证了宪法的力量,它不仅是一部法律文本,更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面前,宪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疫情期间,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如隔离、佩戴口罩、接种疫苗等,来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宪法还规定了公民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让民众了解真实情况,并参与到防疫工作中来。宪法强调平等原则,每个人都应得到公平对待,得到平等而积极的救治和防控。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看到了无数普通公民挺身而出的身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宪法精神,为了公共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我们的国家依然始终致力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通过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措施,积极应对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近段时间落地并下沉的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控预警前置软件,更是国家将每一位公民的健康和尊严放在重要位置,并努力去实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明社会。
我们医院为了方便患者就诊,引进大型医疗诊疗设备,优化患者就诊流程,改善就诊环境与设施,从基本权利和实现基本权利所需的物质条件角度,对人民群众健康利益给予保障。通过积极开展传统中医适宜技术,养老机构联动,打通社区卫生和医院转诊通道,为公民提供医疗卫生保障。
现在的我也更深刻体会到宪法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它确保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保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我积极投身于健康科普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义诊,帮助偏远地区的人们以及老年人群提高健康意识,改善生活质量。这些行动都是宪法精神在我生活中的体现,也是我对宪法承诺的实际践行。
回望过去,从懵懂无知的孩子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并承担责任的一名医生,宪法始终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医生,积极倡导公正、诚信、友善、法治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