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宪法,从我做起—谈宪法精神在医患沟通中的体现与实践(内科第八党支部 李建业)
2024-11-27 17:11系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承载着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使命。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也涉及到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在医患沟通的过程中,尊重患者的平等权、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等,是对宪法精神的贯彻与实践。作为老年病科的医疗工作者,我通过牢记宪法内容与精神,积极思考宪法精神在医患沟通中如何实践,让宪法在推动医患和谐互爱、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宪法精神的核心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宪法的核心精神包括:尊重和保障人权、平等原则、医疗健康保障以及社会公正。在老年病科,从科室主任到每一位医护人员,乃至护工、保洁人员,在宪法精神的指导下,充分牢记患者的平等权、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牢记为患者服务是基本要求,也是核心目的。只有充分保障患者的基本医疗权利,才能建立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从而真正满足患者群众的需求。
二、宪法精神在老年病科医患沟通中的实际应用
1.尊重患者的平等权、知情权和选择权
宪法保障公民的平等权,无论其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背景文化如何,医护人员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老年患者。患者是治疗过程中的主体,医护人员不仅仅是技术的执行者,更是患者健康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平等的沟通有助于消除医患之间的隔阂,激发患者主动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医护人员应关注老年患者的特殊感受与需求,避免高高在上的态度或语气,而要以平等、真诚的姿势与患者进行对话。在此过程中,宪法保赋予的平等权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在老年病科中,尽管很多老年患者因疾病伴有认知障碍、听力障碍、记忆力减退等问题,丧失了一部分或全部的沟通能力,从而使交流变得艰难,但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时刻牢记宪法赋予患者的权利,耐心询问患者在治疗照护中遇到的困难,充分告知其治疗方案、可能的风险及预期效果,帮助患者尽量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接受某种治疗方法。在疾病面前,患者和家属往往会因不专业而手足无措,而且老年患者通常面临多种疾病和并发症,其治疗方案往往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充分的医患沟通既是保障治疗效果的重要过程,也是医患建立信任的关键时刻,作为老年科的医护人员,应当根据医疗伦理和法律规定,详细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其风险,确保患者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体现了宪法对其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尊重。
2.保障老年患者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宪法赋予的另一项重要权利,而医疗过程中患者的个人隐私十分重要。医护人员与老年患者沟通时,应严格遵守隐私保护原则,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和治疗方案不被随意泄露。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认知障碍、家属不在身边照护等情况,我们需要更加注意在病房和诊室中的沟通方式,避免过度讨论或暴露患者的隐私。此外,尊重患者的隐私还包括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护工或其他人员建立的信任关系,确保患者医疗过程的安全和尊重。
3.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医患沟通不仅是道德与伦理的实践,还涉及到法律责任。医生未能履行告知义务,未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甚至泄露患者的隐私,都涉及法律问题,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老年病科,通过加强对医务人员自身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沟通技巧,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开展医患沟通。同时,在遇到沟通不畅或患者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告知老年患者及家属向院方反映的渠道以及合法的维权途径,切实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的保障和监督,确保医患沟通中的宪法精神得以落实。
三、结语
虽然宪法精神为医患沟通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一些难点,比如认知障碍、多病共存导致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案产生困惑或疑虑等,针对这些问题,医生应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沟通技巧的培训,鼓励患者及各方共同参与治疗决策,提供更多的心理疏导与关怀。
“宪”在行动,“法”润人心,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宪法精神,保障宪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和尊严,提升老年病科医疗服务的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共同为建设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助力添瓦,为医院的百廿辉煌再续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