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宪法精神,践行医者仁心(内科第十三党支部 王宁玥)
2024-11-27 16:57系统
法,国之权衡,时之准绳。法治之于国,如骨骼之于身,支撑起一个国家的秩序与繁荣;法治之于民,如灵魂之归宿,守护着每个人的尊严与权利。法律如一棵苍天大树,为人民撑开一座巨大的保护伞,使我们能够在他的庇护下幸福的生活。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如同树根为繁茂的枝叶输送营养,渗透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深刻体会到宪法精神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指引作用不可估量,大到国家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建设,小到医患关系的每一个细节,宪法为我国医疗事业的生机勃勃、井然有序提供了保障。
一、宪法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石
宪法规定了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护人民健康的基本任务。依据宪法,医疗卫生领域已经制定了法律14部,行政法规近40部,部门规章90多部,这些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推动了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规范了医疗机构的设置管理,实现了医疗卫生各具体领域的有法可依。在反复学习医事法规的过程中,我们临床医生不断深入理解自己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培养起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孜孜不倦的动力。截至2023年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超过107万个,医疗卫生人员总数1248.8万人,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达到78.6岁的历史最好水平。我们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技术工,更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每一次的诊疗活动,都是在践行宪法精神,都是在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添砖加瓦。
二、宪法精神保障医疗公平正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患者的身份、地位如何,他们都有权享受平等的医疗服务。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等3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要求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共享,努力让每一个患者都能享受到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前不久,我们医院与13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医共体联盟签约,让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就医,使百姓的就医感受更加优化。从大学一入学,《大医精诚》便教导我们,若有疾厄来求救者,皆要普同一等,如至亲之想。在诊疗过程中,我们要恪尽职守、一视同仁,公平、正直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做好健康的守门人,让百姓的健康有“医”靠。
三、宪法精神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宪法倡导尊重和保护人权。在医疗领域这片广袤而复杂的天地里,医患关系如一座精巧却又脆弱的桥梁,承载着生命的重托与希望,法律则确保了医患桥梁的安全与稳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愈加迫切,这对医患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宪法使得医患关系更加平等、和谐。当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遇到问题,他们能够依法理智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医务人员在行医过程中,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用法律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以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技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面对医闹,也能够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安全与尊严。
四、宪法引领医药服务创新
现行宪法和社会改革、社会发展可谓相伴而行,交相辉映。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宪法实施,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宪法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在宪法的指引下,一系列的创新性举措助推中医药事业结出累累硕果。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医疗技术、诊疗方法,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为患者服务。除此之外,中药餐饮、中医夜市等“中医药+”的流行,使中医药以一种更加亲切、贴近日常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不仅提高了人民的保健意识,更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朗朗乾坤,巍巍华夏,宪法为纲,太平治下。明法于心,守法于行,作为医生,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与担当,要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健康与尊严。然而,在这份职责背后,更有宪法精神这强大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宪法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医德水平,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