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识出血:影像科医生带您看懂蛛网膜下腔出血
2025-08-29 16:23放射科
当我们谈论脑出血时,很多人会想到脑实质内出血(即大脑组织本身出血)。但还有一种更为紧急和凶险的出血,它发生在大脑的“保护垫”里,这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作为影像科医生,我们的“火眼金睛”(CT、MRI等)是第一时间发现它、诊断它的关键。
一、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它在哪里?
想象一下您非常珍贵的大脑,它被三层薄膜像洋葱一样层层包裹和保护着。最外层是硬脑膜,中间是蛛网膜,最内层是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就是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一个狭窄间隙。这个腔隙里充满了透明的脑脊液,它就像大脑的“水枕头”或“保护垫”,让大脑悬浮在其中,缓冲外界的冲击,保护大脑免受震动和损伤。重要的血管(动脉)也走行在这个空间里,为大脑皮层供血。当这些血管破裂,血液就会直接流入脑脊液里,这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它就像大脑“保护垫”里的清水被血染红了。
二、元凶是谁?为什么会出血?
导致SAH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见、最危险的“头号元凶”是:
1.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85%):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血管壁上因薄弱而鼓出的一个“小泡”,就像车胎上鼓出的一个包。它非常脆弱,在血压突然升高时极易破裂,血液瞬间喷涌而出,是致命的急症。
2.其他原因:脑血管畸形、颅脑外伤、肿瘤出血等。
三、如何发现它?影像科是“侦察先锋”
一旦患者出现突发性、炸裂般的剧烈头痛(常被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昏迷,医生会立刻怀疑SAH,并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往影像科进行检查。
1. 头颅CT平扫——首选检查
这是诊断急性期SAH最快、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原理:血液的密度比脑脊液和脑组织高,在CT图像上会显示为白色(高密度)。
影像表现:
正常情况下,脑沟、脑裂(大脑表面的褶皱)和脑池(大脑深处的空隙)在CT上是黑色的(低密度),因为里面是脑脊液。
发生SAH时,血液填充了这些沟、裂、池,它们就变成了白色的条线或铸型(高密度)。
典型的征象包括:侧裂池、鞍上池、环池、大脑纵裂池等部位出现高密度影。医生会根据血液积聚的位置和量,甚至初步判断可能是哪个动脉瘤破裂了。
图示:脑池内高密度铸型即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白色箭头所指)
CT检查速度快,对于抢救生命至关重要。发病后24小时内,CT检测的准确率高达95%以上。
2. CT血管成像(CTA)——寻找“元凶”的利器
一旦CT平扫确认了出血,下一步就必须立刻找到出血的源头——动脉瘤。
CTA是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然后进行快速CT扫描,从而清晰地将血管三维重建出来。
影像表现:它可以像地图一样全方位、多角度地显示脑血管,能精准地找到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后续的介入或手术治疗提供精确的“导航”。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金标准”
DSA是一种有创的介入检查,需要从大腿根部的动脉穿刺插管直至脑部血管,再注射对比剂进行拍摄。
它能提供最清晰、最动态的血管影像,是诊断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瘤)的金标准。它不仅用于诊断,同时也可以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堵住动脉瘤)。
4. 磁共振(MRI)——辅助角色
对于CT难以发现的亚急性或慢性的少量出血,MRI更为敏感。
但因其检查时间较长,不适用于情况危急的急性期患者。
四、治疗与预后:时间就是大脑
SAH是神经外科最急重的病症之一,死亡率很高。
治疗核心:立即送入神经重症监护室,稳定生命体征,防止再出血。然后根据CTA或DSA的结果,尽快通过介入栓塞或外科夹闭手术处理掉动脉瘤这个“定时炸弹”。
并发症:即使手术成功,患者还可能面临脑血管痉挛(导致脑梗死)、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的考验,康复之路漫长。
总结与提醒
蛛网膜下腔出血来势汹汹,突发剧烈头痛是最重要的警报。
对于公众:如果您或身边的人从未经历过如此剧烈的头痛,请不要犹豫,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
对于影像科:CT平扫是筛查的“先锋”,CTA是追查“元凶”的“侦探”,而DSA则是最终“审判”并同时“处决”(治疗)的法官。我们影像科医生的职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精准的判断,为临床医师提供决策依据,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撰稿人:董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