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高血压病

2024-06-17 09:52中医整体诊疗工作室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极高,对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当代年轻人生活习惯不健康,工作压力导致精神常处于紧绷状态,交感神经容易过度激活,易产生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目前,我国对高血压的定义为:首诊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建议在 4 周内复查两次,非同日3次测量均达到上述诊断界值,即可确诊为高血压。

高血压病按照不同人群划分,可分为老年高血压、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等,所有年龄段都存在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患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根据发病原因,高血压可分为两类: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相关心血管发病风险的情况,病因尚不完全明确,该类型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 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也称为症状性高血压,由其他疾病引起,如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 5%~10%,如能及时治愈原发病,血压可能恢复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根据起病和病情进展的缓急及病程的长短,又可分为两型:缓进型和急进型。前者又称良性高血压,绝大部分患者属此型;后者又称恶性高血压,仅占本病患者的 1%~5%。继发性高血压根据原发疾病不同,又可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及其他血管病引起的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其他内分泌性高血压、药物性高血压等。

正常血压值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可以将高血压分为:1 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 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 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还有单纯性的收缩性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是正常的,但是收缩压≥140mmHg以上。

高血压病的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低危指的是高血压病一级,没有伴随其他的危险因素。中危指的是高血压病一级,伴有1-2种危险因素。还有高危的病人指的是高血压病1-2级,伴随三种以上的危险因素。 还有一种是极高危的,极高危指的是高血压病三级以上,或者是高血压病1-2级,但是伴随相应的靶器官的损害,或者是相应的临床症状,比如有糖尿病或者肾功能不全的情况,都统称为极高危的病人。

除了以上分类之外,高血压根据症状及病因,还有一些特殊类型,包括顽固性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反杓型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等。

对于患者而言,不同的分类其病因、病情危重程度不同,其选择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和结局均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 140/90 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具有遗传倾向。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而且,不仅高血压发生率体现遗传性,在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以及其他有关因素如肥胖等方面也有遗传性。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起病隐匿,可无明显症状,因此高血压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高血压常见症状有:血压升高、头痛、头晕、乏力、心悸、恶心、呕吐、胸痛、嗜睡、昏迷、呼吸困难等。高血压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突然显著升高,病情急剧恶化,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的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如眼底出血、头痛、嗜睡、抽搐、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昏迷等。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急剧增高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或者该病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变加重,引起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昏迷等严重紧急情况。为避免危及生命,医生需要立即施行救治。

高血压可能会出现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心病、慢性肾衰竭、主动脉夹层、心力衰竭、视网膜出血、性功能障碍、代谢综合征、血管性痴呆等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除了接受降压药物的治疗外,还需要进行一般性治疗,即做好生活管理,尽量不要让血压飙升。主要为改善生活方式,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应贯彻于高血压病防治的全过程。主要措施包括:

1、劳逸结合,避免长期熬夜,尤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2、控制体重,增加体育运动;

3、科学摄入营养素,保持血压稳定:优质蛋白可保护心血管;维生素C能保护动脉血管;补充钙质加速钠排出,降低血压;补充钾元素,缓解钠伤害;镁元素可降低血压;

4、戒烟限酒,降低高血压风险;

5、告别焦虑,减轻精神压力。

中医整体诊疗工作室 曹婧

2024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