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17

2021-08-12 15:13系统

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马**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48.11

就诊日期:2019.10.14          

发病节气:寒露

主诉: 排尿困难半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劳作时曾摔倒,当时骶骨部位跌于地上,经检查无器质性损伤,自后出现小便癃闭,点滴难出,严重时需导尿。近1周来症状加重,遂来我科就诊。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乙肝等传染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3℃  P75次/分   R18次/分  Bp110/70mmHg

老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一般,形体消瘦,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皮疹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五官端正。耳鼻无脓性分泌物,口唇色淡,咽部无红肿。眼裂对称,无凝视,球结膜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无异常,视野无缺损。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无血管杂音。胸廓对称,呼吸平稳,呼吸动度均等,语音振颤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未及震颤,心界无扩大,心率7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无反跳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肝颈静脉反流征(-),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存在。小腹膨隆,叩浊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中医四诊:倦怠乏力,语音低微,小便排出不通畅,现一天只能小便一次,胀痛难忍,采取下蹲位稍舒,小便时有灼热、下坠感,尿色黄,劳作后上述症状更重,舌淡红,苔白厚,舌下络脉粗大,脉弱。

辅助检查:2015.10.10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示:双肾、输尿管、前列腺未见异常,膀胱残余尿 350ml。              

中医诊断:癃闭

证候诊断:清气下陷,湿热瘀血阻于膀胱

西医诊断:排尿困难

治    法:补中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处    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

升麻6克,柴胡6克,炙草10克,当归10克,

茯苓40克,川木通10克,车前子15克,川牛膝15克,

桃仁10克,红花10克,土鳖虫10克。5剂水煎服。

5剂 水煎400ml 分早晚两次温服 日1剂

复诊:小便次数增多,较前稍顺畅,不再胀满。续服上方5剂,改黄芪50克,加丹参20克。三诊:精力日佳,小便色清,舌苔渐褪,脉较前有力。续服上方5剂,改车前子20克。四诊:下坠感无,灼热感消失,晨起有尿等待。续服上方5剂。五诊:劳作后症情反复,续服上方5剂。其后坚持服用上方15剂,病愈。

按语:

热淋乃气虚下陷,湿热阻于膀胱之证。王绪前教授云:“将欲降之,必先升之”,补中益气汤升清气于上,俾清气升,则浊气自降。又合入二陈、四妙、车前草以清下焦湿热,利尿通淋,故取效甚捷。此例由外伤所致,按常法当从血瘀来论治,然老师从“倦怠乏力,语音低微,劳作则诸症加重”这一症状入手,认为此证乃是清气下陷,湿、热、瘀阻于膀胱,导致膀胱气化失司所致。故方中用补中益气汤升清以降浊,茯苓健脾利湿,川木通、车前子、川牛膝清热利湿,桃仁、红花、土鳖虫活血化瘀,坚持服用,病终获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