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8

2021-08-12 15:06系统

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冯**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46.7

就诊日期:2015.4.14          

发病节气:清明后10天

主诉:左侧肢体活动功能障碍3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14.12.25.感受风寒后出现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时无意识丧失,无呕吐,无二便失禁,遂至齐鲁医院就诊,测血糖、血压偏高,行颅脑CT示:右侧脑梗塞,于齐鲁医院住院治疗,住院后病情呈进展性发展,出现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不能行走、不能持物,给予抗凝、扩张脑血管、营养神经、降压、降糖及对症治疗(血塞通、胞磷胆碱、倍清星、甘露醇、拜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诺和灵等),言语功能有所改善,肢体活动无明显恢复,于2013.01.17病情稳定出院,于社区卫生院行针灸、推拿等治疗,目前建立2级坐位平衡,左上肢无主动活动,不能站立及行走。今日为行进一步康复治疗收入我科。

既往史:2009年曾患脑出血,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可扶拐步行。有糖尿病史,现服用糖适平,拜糖平,君士达等血糖控制较好,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否认高血压病史,否认肝炎病史、否认结核病史。有右膝关节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4℃  P78次/分  R18次/分   Bp140/100mmHg

老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言语尚流利清晰,答题正确,语速稍慢,被动体位、轮椅推入病房,查体合作。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皮疹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五官端正,球结膜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无异常。耳鼻无脓性分泌物,口唇无紫绀,咽部无红肿。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射正常。左侧鼻唇沟稍变浅,右侧口角轻度歪斜,伸舌左偏。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呼吸平稳,呼吸动度均等,语音振颤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未及震颤,心界无扩大,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周围血管征(-)。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肝静脉反流征(-),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存在。

专科查体:Bp140/90mmHg 老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言语尚流利,眼裂对称,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射正常。左侧鼻唇沟稍变浅,右侧口角有轻度歪斜,伸舌左偏。左上肢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出现主动分离动作,肘关节以下无主动运动,左手轻度浮肿,左下肢肌力2级,可于床面完成平移动作,肌张力轻度增高,左侧肢体被动关节活动度在正常范围,未见明显肌肉萎缩,左侧肢体痛、触、温度觉减退,深感觉无明显异常,左巴氏征(+),右侧肢体肌力、张力无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浮肿。

中医四诊:神志清,精神可,言语尚流利,反应稍迟钝,语速较慢,情志不舒,时太息,述常感眩晕耳鸣,头部昏蒙,胸脘满闷,纳呆,时有呕恶,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偏身麻木多汗,二便基本正常,舌紫暗苔白腻,脉弦涩。

辅助检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学影像中心(2014.12.25.)示:右侧基底节低密度影,中线结构无移位,脑室系统、诸脑池形态规则。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

证候诊断:痰瘀阻络,肾气亏虚

西医诊断:1.脑梗塞

        2.糖尿病2型

        3.脑出血后遗症

治    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补益肾气

处    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丹参30g  当归尾10g  川芎10g    川牛膝10g,

天麻10g  生黄芪30g  竹茹10g    茯苓12g,

赤芍12g  柴胡9g     石菖蒲10g  半夏 9g

        陈皮12g  五味子10g  红花10g    甘草10g

                    7剂 水煎400ml 分早晚两次温服 日1剂

复诊:药后稳妥,述头部昏蒙感、眩晕减少,仍有胃脘满闷,食欲不振,食后有时呕恶,上方去红花,予枳实9克,厚朴9克,山楂15克,继服7剂,食欲改善,未再出现呕恶,左腿较前有力,可独立站立,述时有耳鸣,活动后感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加重,去枳实、厚朴、竹茹,加桑寄生15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2克,上方加减继服40余剂,患者左下肢肌力提高为4+级,可于平地独立行走300米左右,无明显疲劳感,可在辅助下上2层楼梯。左上肢肌力3+级,可抬肩、肘部屈伸,左手有屈曲动作,与人交流反应能力改善,病情好转出院。

按语:

患者此次就诊时间在脑梗塞发病3个月后,为中风病恢复期,同时既往曾患脑出血,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可扶拐步行,此次发病再次影响左侧肢体功能,致障碍加重,活动不能。根据既往病史又属中风病后遗症期。患者家属述患者初次发作中风之前嗜食肥甘厚味,老师分析患者初次发病病机为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阻塞经络,痰浊阻塞经络,经络不通,脉失所养,加之年老肾气不足,精血亏损,根据“久病多瘀”,“久病及肾”的理论,会出现瘀血生风兼肾亏的病机,患者现证可见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与病机相符合。据患者症状表现分析现阶段主要病机为痰瘀互结,阻塞经络,兼肾气亏虚,筋脉失润,髓海失养。所以除见瘀血生风的主证外,还兼有头晕耳鸣,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腰膝酸软等证。所以老师在临证时先予活血熄风,化痰通络之法化痰消瘀,使经络得畅,随之予以补益肾气之法,使肾气得充,筋脉得润,髓海得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从本例的治疗过程,我领悟到了同一个患者,在多次发生中风时,其病机是有所变化的,随着病程的演变,病机的标本主次侧重点会有所变化,老师对本例的处理即是根据其病机的变化,法随证变,方随法出,切入点始终放在患者当前的主要病机上面,所以患者虽然多次发病,因痰因瘀,引发内风,病久又兼肾虚,病机复杂,治疗后仍然达到了患者满意的功能恢复程度。由此得到启发,临证时不可拘泥,既要重视患者的现证,又要分析既往病史,抓住主要病机的同时,还应标本兼顾,全面考虑,从而培养自己成熟的临证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