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11

2021-08-12 15:10系统

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纪**      

性别: 男    

出生日期:1973.10

就诊日期:2019.4.18      

发病节气: 谷雨

主诉: 胃脘部胀痛反复发作7年余,加重半年。

现病史: 患者自2008年起无明显原因出现胃脘部胀闷不适,隐痛,感中下腹发凉,便溏,得暖不能缓解,每在饮食不适时发作。近半年来症状加重,胃脘部时感烧灼疼痛,胀闷不适,嗳气,矢气频作,便溏量多,曾于他院消化科诊断为“慢性胃炎”,服用西药(具体不详)并间断服用中药(香砂六君子汤等)未见显效,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乙肝等传染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3℃  P74次/分   R18次/分  Bp120/70mmHg

   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一般,形体消瘦,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皮疹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五官端正。耳鼻无脓性分泌物,口唇色淡,咽部无红肿。眼裂对称,无凝视,球结膜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无异常,视野无缺损。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无血管杂音。胸廓对称,呼吸平稳,呼吸动度均等,语音振颤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未及震颤,心界无扩大,心率7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肝颈静脉反流征(-),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存在。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中医四诊: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情志抑郁,胃脘部按压疼痛,时感烧灼,胀闷不适,嗳气,矢气频作,便溏量多,恶心欲吐,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小便正常,睡眠可,舌质红苔少,脉沉弦滑。

辅助检查:2018.10.9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钡餐透视示:浅表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痛

证候诊断:阴虚挟湿,胃气不降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    法:益胃养阴,调气降逆

处    方:益胃汤加减

       太子参9g   玉竹9g    沙参9g    麦冬9g

厚朴9g     茯苓12g   藿香9g    枳壳9g

半夏6g     大腹皮6g  白芍9g  甘草6g

       3剂 水煎400ml 分早晚两次温服 日1剂

复诊:药后述胃脘部胀闷不适缓解,大便正常,腹部发凉感消失,仍有胃脘部隐痛,嗳气,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原方去大腹皮,藿香、厚朴,加丹参9克,乌梅9克,檀香6克,瓦楞粉(包煎)15克,加减继服共十五剂, 患者胃脘部疼痛、嗳气等症状消失,烧灼感明显减轻,无恶心,饮食佳。

按语: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发作时可牵扯胁背部,或兼呕恶吐酸,嘈杂痞闷等症。胃脘痛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胃脘痛》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后世医家根据各自的实践经验,对胃痛与心痛,有了明确的区分。

此例患者胃脘隐痛有烧灼感,舌光无苔,得暖不解,为阴虚之候;腹胀便溏量多,中下腹发凉,为脾虚湿盛之象。故以益气养阴,调气降逆为主,湿去而便溏腹胀消失,后调整为滋养胃阴,健脾除湿治疗而达到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