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4

2021-08-12 15:04系统

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严**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67.9

就诊日期:2019.1.13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小寒

主诉: 头痛反复发作7年余,近半年加重。

现病史: 患者自2017年起无明显原因出现发作性头痛,以头顶、侧头部、前额、眼眶等处痛重,呈持续性胀痛,痛甚时恶心欲吐,伴头晕眼花,心烦、失眠,约1月发作1次,每于经期发作,曾于济南军区医院神经科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曾服用西药并间断服用中药(具体不详)未见显效。自去年7月起发作频繁,约每月发作3-4次,疼痛程度加重,发作时必卧床,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每于经期必痛,伴神疲乏力,失眠多梦,此次因头痛发作2日来诊。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乙肝等传染病史,有轻度缺铁性贫血病史。

过敏史: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3℃  P64次/分   R19次/分  Bp110/60mmHg

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一般,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皮疹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正常,五官端正。耳鼻无脓性分泌物,口唇色淡,咽部无红肿。眼裂对称,无凝视,球结膜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无异常,视野无缺损。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肿大,质韧,无血管杂音。胸廓对称,呼吸平稳,呼吸动度均等,语音振颤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未及震颤,心界无扩大,心率6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中医四诊:痛苦面容,面色萎黄,口唇色淡,两太阳穴处重按则疼痛稍减,恶心欲吐,神疲乏力,失眠多梦,二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辅助检查:2017.12.03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8g/L            

中医诊断:头痛

证候诊断:气血不足,风阳上扰

西医诊断:1. 血管神经性头痛

         2. 缺铁性贫血

治    法:补益气血,祛风止痛

处    方:四物汤加减

        川芎12g    当归9g     生地18g   白芍18g

羌活9g     菊花12g    白芷12g   炒枣仁10g

僵蚕9g     夜交藤9g   充蔚子9g  甘草9g

                5剂 水煎400ml 分早晚两次温服 日1剂

复诊:药后头痛已止,一般情况好,睡眠改善,仍述时感乏力,舌脉同前,前方显效,原方去羌活,加黄芪15克,赤芍12克,继服五剂,三诊时无头痛,神倦乏力亦有改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弦。上方去僵蚕,加阿胶12克(烊冲)继服5剂。嘱坚持服用复方阿胶浆,并注意食疗。随访3月,头痛未再发作。

按语: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素问•风论篇》有“脑风”、“首风”之名,把头痛之因责之于外来之邪,因于风寒之气侵犯头脑而致头痛。《东垣十书》则将头痛分为内伤头痛和外感头痛,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等。至于外伤跌扑,久病入络,气滞血瘀,也可致头痛。

本例乃因风阳上扰清窍,故多年来头顶、侧头部及前额疼痛,久病必虚,经期失血必头痛发作,是由于更虚其虚,以致神倦乏力,面色萎黄,脉弦细无力等均为血虚之象。故予补益气血兼以祛风治之而收良效,因气血充盛,清窍得以滋养,则头痛可止。